該【楊本雷主任醫師的彝醫藥學術思想 】是由【盧卡斯666】上傳分享,文檔一共【3】頁,該文檔可以免費在線閱讀,需要了解更多關于【楊本雷主任醫師的彝醫藥學術思想 】的內容,可以使用淘豆網的站內搜索功能,選擇自己適合的文檔,以下文字是截取該文章內的部分文字,如需要獲得完整電子版,請下載此文檔到您的設備,方便您編輯和打印。楊本雷主任醫師的彝醫藥學術思想
楊本雷主任醫師的彝醫藥學術思想
【中圖分類號】R2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22〕14-0013-01
楊本雷主任醫師為筆者師帶徒指導老師,從事彝醫藥和中醫藥臨床、科研和管理工作40年,2022年被評為云南省首批“云嶺名醫〞。楊本雷主任醫師主持發展彝醫藥文獻整理、理論研究、藥材種植和新藥、新制劑開發等多項研究工作,逐步完善彝醫藥體系,形成了有特色的彝醫藥學術思想。
1對彝醫根底理論的認識總結
彝醫藥是我國傳統醫藥的重要組成局部,與藏醫、蒙醫一樣,彝醫有自己的理論,其理論論述散在于?宇宙人文論》和?西南彝志》等彝族古籍中。楊本雷主任醫師根據彝族古籍中關于彝醫藥的相關描述,結合現代彝醫藥研究成果和臨床實踐經驗積累,整理歸納了彝醫根底理論的一些認識,主要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11清濁二氣是萬物的基本根據?宇宙人文論》和?西南彝志》等古籍的論述,天地形成于清濁二氣,人體生命形成也基于自然界的清濁二氣,這證明了彝醫早已認識到人的生命與自然界息息相關,人與自然的相應和統一。另一方面,人的生命活動依賴清濁二氣的運動。清濁二氣各行其道、環行不息,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人的生、長、壯、老、死等變化是清濁二氣變化的結果。
12哎哺是事物形成的根底與中醫陰陽學說相似,彝醫用哎哺來概括自然的一切事物,并將其分成兩類,哎哺互根互用,哎為天、為父、為陽;哺為地、為母、為陰,可見哎哺是對立統一的。同樣,人的形成也是源于哎哺。人體生命物質根底是哎與哺,生命的繁衍開展在于哎〔男〕與哺〔女〕的交合。
13五行是決定人體內部運動規律的物質元素彝醫認為金、木、水、火、土是構成宇宙萬物和人體組織的五種元素,并用這五種元素的生克關系來闡述事物之間和人體內部的相互聯系和變化規律。彝醫用五行學說來解釋人體臟腑器官的生理病理變化,但其五行學說與漢醫不盡相同,如漢醫認為腎主骨,腎為水那么骨屬水,彝醫那么認為骨屬金。彝醫認為甲乙為木,丙丁為火,戍己為土,壬癸為水,這不僅是臟腑生成的規律,同時也反映了彝醫認為腎主水,脾主土,心主火,肝肺主木的思想,臟腑所主決定了臟腑之間的生理病理關系。
14氣血與氣路是生命活動的載體與通路人體的生命活動有賴于氣血運行,氣血循環營養全身。血的運動是通過人體的六條氣血通路進行的。氣血在這六條通路中不斷循環,維持生命的正?;顒?。
15對病因與發病的認識疾病的發生一方面是由邪氣所致,另一方面是由臟腑五行生克關系失調所致。前者為外因,后者為內因。外因有外邪〔風、寒、暑、濕、熱〕、瘴疬之氣、飲食、外傷及蟲獸毒傷等,內因有五毒和人體病理產物等。彝醫將一切致病因素統稱為“毒邪〞,因此病因學說又稱為“毒邪學說〞。在致病途徑方面,彝醫認為疾病從口鼻諸竅而入,在發病學上,強調先天正氣在發病方面的關鍵作用。
16診法與治法彝醫最重要的診斷辦法是問診。彝醫古籍記載多是一癥一方,無確切病名,先描述病癥,然后闡述治療用藥的組成和用法。這就表明了問診是彝醫診斷疾病的最重要的辦法。在治法上,以祛外邪和調節臟腑平衡為總的治療原那么。在外邪的治療中以祛風為第一要義,因為彝醫認為風邪致病最廣最急。在臟腑功能失調方面強調補其缺乏,瀉其有余。
為便于記憶,楊本雷主任醫師將彝醫根底理論概括稱為“一元、二氣、六路、五行、毒邪〞理論體系[1],一元即元氣論,二氣即清濁二氣理論,六路指清濁二氣循行的六條通路,五行即五行學說,毒邪即毒邪病因學說。
2對彝藥理論的認識總結
楊本雷主任醫師從彝藥的起源和開展、彝藥的命名和分類、彝藥的性能、彝藥的應用、彝藥的采集加工和貯藏、彝藥資源等方面對彝藥理論進行了整理總結,明確了彝藥和彝藥學的含義,建立了彝藥學框架和系統的藥學理論,將彝藥的性能歸納為二氣、六味、歸路、升降通澀、毒性、功能主治六方面,將常用彝藥分為發表、清火、殺寒等15類。楊本雷主任醫師對彝藥理論總結整理的成果已收入?中國彝族藥學》[2]中,不再詳述。
3彝醫藥開發的指導思想
31繼承創新相結合楊本雷主任醫師認為,繼承是創新的根底,繼承的目的是開展和創新;彝醫藥開發要繼承彝醫藥根本理論和根本知識,但更要強調創新;創新包括理論創新、辦法創新、技術創新和藥物創新等;要注意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結合,辦法創新和技術創新時要加大引入現代科技成果和現代技術伎倆在彝醫藥研究開發中的應用。
32重視民族民間用藥經驗和治療辦法的挖掘整理楊本雷主任醫師認為,彝醫藥知識包含紙質文獻和口碑文獻兩方面。在充沛開發利用彝醫藥書面文獻成果的同時,要下更大的力氣去挖掘整理以口碑文獻形式存在于民間的用藥經驗和治療辦法,這些是彝醫藥研究不竭的源泉之一。民間單方驗方和治療辦法、用藥經驗中包含許多閃光點,從這些閃光點出發進行研究,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
33療效是硬道理楊本雷主任醫師認為,任何一門傳統醫學,不論歷史多悠久,理論多完備,要想在現代社會中立足開展,必須有確切的療效。要針對現代醫藥療效不好或無效,而彝醫藥治療有效的病種,探索經得起重復檢驗的治療計劃或藥物,作為證明彝醫藥存在價值的重要基石。因此,療效是彝醫藥開展的硬道理,彝醫藥開發必須堅持療效為本。
4對彝醫藥與其它傳統醫藥關系的認識總結
41彝醫藥是中國傳統醫藥的源頭之一彝醫藥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近五千年,與其它傳統醫藥一樣,源起于勞動人民與疾病的斗爭,并在實踐中不斷開展完善。在漫長的開展過程中,彝醫藥與中醫藥等傳統醫藥相互影響、相互借鑒。從現有的研究成果看,中醫藥汲取了一局部彝醫用藥經驗,如三七、茯苓、草烏等;另一方面,彝醫清濁二氣理論的形成和局部彝藥的應用也受到了中醫等傳統醫藥的啟發和影響,局部彝藥是多民族醫共用品種,有些品種其它民族醫先使用,但與彝醫的用法和成效上不盡相同,如燈盞細辛、牛蒡等。因此,從歷史、文化和藥物使用等綜合看,彝醫藥是中國傳統醫藥的源頭之一,而不是分支。
42彝醫藥與其它傳統醫藥的主要區別彝醫藥與其它傳統醫藥之間理論有一定相似性,局部用藥品種相同,按摩、拔罐、割治等一些診療技術近似,但各民族醫藥又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楊本雷主任醫師認為,彝醫藥與其他民族醫藥的區別主要有四方面:一是理論不同,彝醫在彝醫理論指導下發展工作;二是診法和療法不盡相同。診斷方面彝醫以問診、望診為主,治療方面彝醫有許多獨特的辦法,如彝醫水膏藥療法和儀式治病、火療法等;三是用藥品種大局部不同,彝醫用藥地域特征明顯,大多數是在西南彝族地區生長的動植物。品種相同的多數藥藥用部位或成效用法不一致,如牛蒡,中醫用種子清熱解毒,彝醫用根行氣通便,四是主要傳承應用區域不同。彝醫主要傳承應用于滇、川、黔、桂四省的彝族聚居區。
5討論
彝醫藥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理論,有用彝文撰寫的?齊蘇書》等古籍文獻,有云南白藥等馳名的彝藥,彝醫藥診療技術至今仍在傳承應用,是我國體系較完整的民族醫藥之一。但是,由于人才少、經費不足和交流缺乏等的原因,彝醫藥事業開展不盡人意。楊本雷主任醫師40年致力于完善彝醫藥體系,在彝醫藥文獻整理、理論研究、臨床研究、藥材種植和新藥開發等方面奉獻良多。
楊本雷主任醫師的彝醫藥學術思想 來自淘豆網www.9qz.com.cn轉載請標明出處.